安徽萬泰地球物理技術有限公司專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張海江教授針對汶川地震和蘆山地震之間余震空白區(qū)的地震危險性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張海江教授和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裴順平研究員等合作利用二維地震成像方法獲得了余震空白區(qū)的上地殼速度結構。結果顯示沿著龍門山斷層,存在兩個呈“X”型的高速異常,分別對應彭灌雜巖和寶興雜巖。余震空白區(qū)位于“X”的交叉點,速度較低。而且在水平主應力方向,“X”呈現(xiàn)一個鈍角。根據最大有效力矩準則(Maximum Effective Moment Criterion),余震空白區(qū)的介質較弱而且在應力作用下非??赡鼙憩F(xiàn)為塑性變形。因此可以推斷在余震空白區(qū)應力不容易積累,所以大地震在此發(fā)生的可能性可能不大。該研究結果9月30日在線發(fā)表在綜合類學術期刊《Scientific Reports》上,題目為”Pei, S., Zhang, H., Su, J. & Cui, Z. Ductile Gap between the Wenchuan and Lushan Earthquakes Revealed from the Two-dimensional Pg Seismic Tomography. Sci. Rep.4, 6489; DOI: 10.1038/srep06489 (2014)”?!禨cientific Reports》屬于著名的nature出版集團 ,在全球綜合類學術期刊中排名第5,目前的影響因子是5.078。
在2008年汶川地震和2013年蘆山地震之間,存在一個余震的空白區(qū)。兩次大地震都沒有在這個空白區(qū)產生破裂和余震,因此一些研究學者認為這個空白區(qū)可能存在較高的地震危險性,大地震可能在這個空白區(qū)發(fā)生。張海江教授的研究成果對這個熱點問題給出了相應的回答。
返回列表 |
版權所有 ? 淮南萬泰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備案號 皖ICP備2021005841號 技術支持:淮南訊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